대승기신론 심재열선생님 강의 (09.5.24)
원문
染心者有六種 云何爲六 一者執相應 染 依二乘解脫 及信相應地遠離故 二者不斷相應染 依信相應地修學方 便 漸漸能捨 得淨心地究竟離故 三 者分別智相應染 依具戒地漸離 乃至 無相方便地究竟離故 四者現色不相 應染 依色自在地離故 五者能見心 不相應染 依心自在地能離故 六者根 本業不相應染 依菩薩盡地 得入如來 地能離故 第三明染心諸緣差別 於中有二 總 標 別釋 別釋之中 兼顯治斷 此中 六染 卽上意識幷五種意 但前明依 因而起義故 從細至麤而說次第 今 欲兼顯治斷位故 從麤至細而說次 第 第一執相應染者 卽是意識 見愛 煩惱所增長義麤分別執而相應故 若二乘人至羅漢位 見修煩惱究竟 離故 若論菩薩 十解以上能遠離故 此言信相應地者 在十解位 信根成 就 無有退失 名信相應 如仁王經 言 伏忍聖胎三十人 十信十止十堅 心 當知此中 十向名堅 十行名止 十信解名信 入此位時 已得人空 見修煩惱不得現行 故名爲離 當知 此論上下所明 約現起以說治斷也 別記不論種子 是故與餘經所說治 斷位地亦有懸殊 不可致怪 第二不斷相應染者 五種意中之相 續識 法執相應相續生起 不斷卽是 相續異名 從十解位 修唯識觀尋思 方便 乃至初地證三無性 法執分別 不得現行 故言得淨心地究竟離故 也 第三分別智相應染者 五種意中 第四智識 七地以還 二智起時 不 得能行 出觀緣事 任運心時 亦得 現行故言漸離 七地以上長時入觀 故此末那永不現行 故言無相方便 地究竟離 此第七地 於無相觀有加 行有功用 故名無相方便地也 別記此義如解深密經說 論其種子 至金剛心方乃頓斷 如集論中之 所廣說 上來三染 行相是麤 具 三等義 故名相應 第四現色不相應染者 五種意中第 二現識 如明鏡中現色像 故名現色 不相應染 色自在地 是第八地 此 地已得淨土自在 穢土麤色不能得 現 故說能離也 第五能見心不相應 染者 是五意內第二轉識 依於動心 一 -- 七六三 成能見故 心自在地 是第九地 此 地已得四無礙智 有礙能緣不得現 起 故說能離也 第六根本業不相應 染者 是五意內第一業識 依無明力 不覺心動故 菩薩盡地者 是第十地 其無垢地屬此地故 就實論之 第十 地中亦有微細轉相現相 但隨地相 說漸離耳 如下文言 依於業識 乃 至菩薩究竟地 心所見者 名爲報身 若離業識 則無見相 當知業識未盡 之時 能見能現亦未盡也 不了一法界義者 從信相應地觀察學 斷 入淨心地隨分得離 乃至如來地能 究竟離故 第四明無明治斷 然無明住地有二 種義 若論作得住地門者 初地以上 能得漸斷 若就生得住地門者 唯佛 菩提智所能斷 今此論中不分生作 合說此二通名無明 故言入淨心地 隨分得離 乃至如來地能究竟離也 言相應義者 謂心念法異 依染淨差別 而知相緣相同故 不相應義者 謂卽心 不覺 常無別異 不同知相緣相故 第五明相應不相應義 六種染中 前 三染是相應 後三染及無明是不相 應 相應中言心念法異者 心法之 名也 迦旃延論中 名爲心及心所念 法也 依染淨差別者 分別染淨諸法 見慢愛等差別也 知相同者 能知相 同 緣相同者 所緣相同也 此中依 三等義以說相應 謂心念法異者是 體等義 謂諸煩惱數 各有一體 皆 無第二故 知相同者是知等義 緣相 同者是緣等義 彼前三染 具此三義 俱時而有 故名相應 問 瑜伽論說 諸心心法 同一所緣 不同一行相 一時俱有 一一而轉 今此中說知相 亦同 如是相違 云何和會 答 二義 俱有 故不相違 何者 如我見是見 性之行 其我愛者愛性之行 如是行 別 名不同一行 而見愛等皆作我解 依如是義名知相同 是故二說不相 違也 不相應中言卽心不覺常無別 異者 是明無體等義 離心無別數法 差別故 旣無體等 餘二何寄 故無 同知同緣之義 故言不同知相緣相 此中不者 無之謂也 問 瑜伽論說 阿 耶識 五數相應 緣二種境 卽 此論中現色不相應染 何故此中說 不相應 答 此論之意 約煩惱數差 別轉義 說名相應 現識之中 無煩 惱數 依是義故 名不相應 彼新論 意 約徧行數故說相應 由是道理 亦不相違也
3. 唯識 三性觀 1)邊計所執性: 心外의 法으로 참으로 있는 존재가 아닌 虛妄한 유식性 2)依他起性: 世俗의 유식으로 非有似有의 因緣所生으로 인연유식의 相 3)圓成實性: 眞實한 유식성으로 心外의 非空觀
4. 尋思方便 : 尋求思察이라고도 하며 有爲의 一切法이 名.義.自性.差別의 四法에 總攝되지만 사법은 假有實無인 까닭에 自心이 變作한 것임을 보는 것 *尋伺: 覺觀 尋:事理의 대강을 사유하는 것 伺:尋과는 달리 細密하게 사유하는 정신작용
5. 三無性 1)相무성: 情有理無. 중생의 망념으로만 보는 변계소집성 2)生무성: 衆緣으로 生한 의타기성으로 일시적인 假現에 불과한 實性이 없는 것 3)勝義무성: 第一義諦인 眞如로 萬有의 根本인 圓成實性으로 無自體相
***十解位에서 유식삼성관과 심사방편을 닦고 初地에서 삼무성을 증득하게 됨으로써 법집분별을 일으키는 상속식인 부단상응념을 遠離할 수 있게 된다.
6. 二空觀 1)無相觀: 諸法의 體性이 空無하고 虛假함을 觀 2)無生觀: 제법이 자성이 없고 인연으로 生한 것으로 生함이 있지만 實有가 아니고 假有로써 空한 것이고 無임을 觀
7. 四無碍: 第九地에서 得 1)法무애: 법의 名句. 文章을 決斷하는데 장애가 없는 것 2)義무애: 법의 義理에 精通하여 결단하는데 장애가 없는 것 3)辭무애: 諸方種族의 언어에 정통하여 막힘없이 自在한 것 4)樂說무애: 상대방이 원하고 구하고 희망하는데에 隨順하게 잘 말하는 것
8. 無明住地 二種 1)生得주지: 見一處住地로 不覺一如. 홀연히 생하므로 기 이전의 처음이 없다. 오직 佛菩堤만이 能斷 *五住地中 견일처주지와 다음. 오주지중의 견일체처는 소승의 견혹으로 신견등 삼계 견혹에 불과 2)作得주지: 二障義 중에서 일체 일어나는 번뇌(혹)로, 무명주지에 의하여 일어나는 有愛數주지, 생득주지에 의하여 일어 나는 欲界주지.色界주지.無색계주지를 말한다
9. 三等義 1)體등의: 諸번뇌의 작용에는 각각 하나의 體가 있다. 2)知등의: 知識에는 각각 하나의 체가 있다. 3)緣相등의: 所緣相에는 각각 하나의 체가 있다.
10.五數: 五邊行心所로 일체의 마음, 일체의 시간, 일체의 곳에 두루한 마음 작용 1)觸: 境(對象), 根(感覺), 識(認識) 2)作意: 驚覺의 정신을 注入 3)受: 領納하는 것. 근.경.식의 세가지가 화합한 觸으로 生 4)想: 槪念 5)思: 造作하는 마음 작용으로 思想.意志 등. 一切心에 작용 -終
|
'종교 > 나를 찾아 가는 길'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
[스크랩] BBC 부처의 일생 (고화질) (0) | 2009.06.04 |
---|---|
[스크랩] 『불교 수행법』Ⅷ. 사경·사불 수행 - 2. 수행방법 (0) | 2009.06.04 |
[스크랩] 여보시게 이글좀 보고가시게.. (0) | 2009.05.28 |
[스크랩] e-원효대사 (0) | 2009.05.21 |
[스크랩] 하이쿠- 벚나무 가지에 벚꽃이 살지 않는다 -잇큐(一休)선사 (0) | 2009.05.20 |